翻页   夜间
零点中文 > 穿越百年,我在都市鉴宝捞金 > 第1454章
 
“掌柜的!”

眼看着店家和年轻人就要掐起来,唐顺出声,制止了双方。

店家和年轻人这才停下来,纷纷扭头看向唐顺。

唐顺清了清嗓子,看向店家,道:“掌柜的,不知道您可听说过,古代皇帝下达命令,其书有四?”

“什么四?”

店家闻言,脸色骤冷,眉头紧蹙起来。

唐顺见状,洒然一笑,道:“掌柜的,您是前辈,小子斗胆,胡言几句。您若觉得有理便罢,若觉得无理,还请海涵。”

说完话,唐顺向店家抱了抱拳。

这是先礼后兵!

丑话说在前面!

店家见状,眼神微变,神色凝重了起来。

唐顺的表现,一派从容。

言谈举止之间,明显是个有讲究的人。

店家虽然傲慢,但脑袋却是不笨。

一眼看人,他便是感觉到,唐顺很可能是有几分学识的。

这家伙……难道真不是托?

店家心中一颤,预感到有些不安。

但是,局势已经被他推到了这个地步,再想回旋,恐怕也不太合适。

审视了唐顺一眼,店家犹豫了下,最终吸了口气,冷笑道:“你说,我且看看,你能够说出个什么花儿来。”

“得罪!”

唐顺抱拳,略施一礼,随即放下手来,环视着四周人群,朗声讲述:“诸位,文物一行,博大精深。”

“毕竟,从古至今,中国传承五千年,民族文化璀璨辉煌,数不胜数。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贝,更是不计其数。”

“所以,入行的人,都无法专精所有,只得各取一项。不巧,在下对圣旨这类杂项,略有见解。”

含蓄一笑,唐顺再次向店家微微拱手,随即才开始讲道:“圣旨这类东西,大家耳熟能详。从各类古装影视剧之中,几乎都是时常听闻。”

“但是,诸位有所不知,影视剧之中,有关圣旨的知识,却是有失偏颇……”

“有关圣旨的制度,从战国时期,延续到满清亡灭,经历过几大变迁更迭的。”

唐顺不卑不亢,娓娓道来:“秦始皇以前,凡上级对下级发的命令文告都可以称为‘诏书’。”

“秦始皇一统天下后,定名号为皇帝,自称为‘朕’,改命为制,令为诏。用和氏璧雕刻的玉玺铭刻有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’八个大字,以示‘君权神授’。”

“从此之后,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文告才能称为‘诏书’。除‘诏书’外,还有‘制书’,两者区别是“命为制,令为诏”。”

“旦凡涉及重大的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叫做‘制书’,也叫‘命’。皇帝所发布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和事的命令,称为‘诏书’,即为‘诏’。”

“汉承秦制,随着汉朝兴盛,这方面的制度也是逐渐完善。有关圣旨的规矩,更为森严。”

说到这里,唐顺停顿了下,扭头冲着店家颔首一笑,才接着讲道:“自汉代开始,皇帝命令,分为四种。一为‘策书’,二为‘制书’,三为‘诏书’,四为‘诫书’。”

“这些史实,都有据可考。东汉史学家、文学家蔡邕《独断》文案之中便有记载:‘秦承周末,为汉驱除,自以德兼三皇,功包五帝,故并以为号。汉高祖受命,功德宜之,因而不改也……汉天子正号曰(yue)皇帝,自称曰朕,臣民称之曰陛下。其言曰制诏,史官记事曰上。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。所在曰行在,所居曰禁中,后曰省中。印曰玺。所至曰幸,所进曰御。其命令一曰策书,二曰制书,三曰诏书,四曰戒书。’”

“除此之外,唐章怀太子李贤的《汉制度》之中也有注释:‘帝之下书有四:一曰策书,二曰制书,三曰诏书,四曰诫敕。策书者,编简也,其制长二尺,短者半之,篆书,起年月日,称皇帝,以命诸侯王。三公以罪免亦赐策,而以隶书,用尺一木,两行,唯此为异也。制书者,帝者制度之命,其文曰制诏三公,皆玺封,尚书令印重封,露布州郡也。诏书者,诏,告也,其文曰告某官云云,如故事。诫敕者,谓敕刺史、太守,其文曰有诏敕某官。它皆仿此。’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